您當前所在位置: 首頁 >> 常識小知識

養冬,從“參”開始

    隨著生活和工作壓力的加重,現在30歲不到的年輕白領,也開始把養生列入日常功課。瀏覽養生資訊,參照食譜做些養生料理,只要能緩解身體重負的,都要樂此不疲地試一試。選支地道野山參,用一個冬天的時間,溫補新消耗的體能,這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。更何況,還有老中醫手把手教你,怎樣吃參。

    換作十年前,往中藥鋪裏跑的往往是上了年紀的人。傷風感冒,抓副中藥吞肚,一覺醒來就好了。老一代人對中醫的信任,是基於天時地利人和的古法。

    之前為什麽都說,人到了40歲,每年最好吃一支野山參。因為人到了40歲,五臟六腑十二經脈都盛大安定,腠理開始疏松,顏面的榮華逐漸衰落,鬢發開始變白,精氣由平定盛滿已到了不能動搖的狀態,所以好坐。在中醫看來,40歲以後已經開始出現衰老的跡象,要養生,就要註意保養身體的能量了。

    中藥裏面,人參、靈芝等是補氣的,其中人參的補氣功效最強最好。人參對人體之氣大多能補。能補益元氣、中氣、宗氣、臟腑之氣、心氣、肺氣、肝氣、脾氣、胃氣、腎氣。人參還有氣血雙補功效,對新陳代謝功能、內分泌功能、生血生精功能、血液流通功能等均具有增強作用。

     然而,當加班、熬夜和生活作息的紊亂頻繁發生時,身體內的各項機能就會因為超負荷提前衰老。所以,越來越多的年輕白領也開始回歸傳統,定期請老中醫把個脈,開方調理,儼然是辦公室裏的時尚養生法。

    以野山參冬補為例,做個簡單的問卷測試:你了解自己體質嗎?你是否適合參補?吃野山參有什麽講究?要吃多少才算恰到好處?如果答案基本上都是否定的,那麽不得不承認,山參補身可是一門大學問。

    有病治病,無病保健。參療的八字口訣裏究竟還藏著多少秘方,國家級知名老中醫湯金土定制一份野山參科學備忘錄,來一一揭曉答案。

野山參備忘錄之 柒 味帖方

@怎樣吃才最補

     參須,到參身,10天是服用一支參的最佳周期。參須功效較弱,參身較強,越往上功效越厲害,所以,要先吃參須,清燉吃三天。然後吃參身,要從下往上吃,分三段清燉吃,最後吃最上面的老根。

@吃多少最適合

    野山參也不能吃得太多,一般每日量為1克左右。平時可以磨成粉吞服,或是切成片嚼下去,又或者整支蒸燉服用,看個人喜好。以便於人體慢慢適應和有效吸收野山參療效。

@進補前該做什麽

    不過因為野山參並非人人適合,就算有些人每年都在吃,但還是建議每年進補前最好讓中醫把把脈,檢查一下此刻的身體狀況,有些不適合吃野山參的就不應該吃了,有些需要中藥調理後再吃的,就該中藥調理,否則盲目吃野山參進補,花了冤枉錢不說,補壞了身體可是最要命的。

@哪種體質的人要慎用

    不同體質調補起來各有講究。若有以下癥狀的人還是應該慎重補氣:一是肝氣比較旺的,平時表現脾氣比較大;二是急性感染病人,比如感冒、細菌感染的腹瀉、急性肝炎、急性肺炎等;三是有“濕”氣的人,現在的都市人因為飲食和生活習慣,容易濕熱,表現為舌苔厚膩、容易脹氣、大便排不盡等,有些人則是寒濕。經常飲酒的人,也容易有酒濕狀態。以上有濕氣的人,都建議先進行中藥調理,再進補。

@最佳搭檔是什麽

    最好是清燉,當然把人參和瘦肉、小雞、魚等一起烹燉,可消除苦味,滋補強身。或者請醫生根據自身身體情況,把人參熬進膏方中。

@該忌口什麽

    吃過了人參,濃茶不能喝,蘿蔔不能吃,海鮮最好也忌口。這個有講究,有種人體質對人參蠻敏感,參吃了有副作用,肚皮脹,頭暈,流鼻血,那就用蘿蔔籽或蘿蔔來解。

@怎樣儲藏最好

    野山參儲藏以密封法最好。即在大口玻璃瓶底部,放入少量石灰塊,用厚紙隔開,上面放上用紙包好的人參,蓋緊瓶蓋,最後用蠟將瓶口封好,置於陰涼幹燥處即可。

Our ads are meant to target countries out of china, and that VPN/IP spoofing is a requirement to access google ads in China